參考消息網8月18日報道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8月10日刊登題為《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進軍在線支付,將為網絡購物帶來巨變》的文章,內容編譯如下:
在在線支付領域,隨著企業以日益便捷的在線付款選項引誘顧客,如今的熱詞是“絲滑”。想象一下隔空揮手支付被搬到網上:專家們稱,網購涉及的步驟越少,顧客購買的可能性就越大。基于這一目標,聊天生成預訓練轉換器(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購物生態系統中日益增強的存在感下一步可能固定下來,并對互聯網零售經濟模式產生重大影響。
目前,在ChatGPT上搜索“大碼‘倫敦霧’牌男式大衣”,會彈出購買選項。但是,你仍然需要點擊進入“倫敦霧”官網才能完成交易。但這種狀況也許很快就會改變。
開發生成式人工智能搜索引擎的“解惑”人工智能公司已與貝寶公司達成協議,準備實現這項功能,允許網購者直接在聊天界面購買音樂會門票和旅行產品等商品,然后通過貝寶或其旗下品牌文莫完成支付,并由貝寶負責處理商品寄送、跟蹤和開具發票等事務。
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則已經推出多項意在提升購物及其他消費體驗的功能。專家們認為,未來零售業以某種形式進一步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是預料中事,而企業需要立即開始準備應對其可能帶來的后果。
羅阿諾克學院工商管理和經濟學實踐教授伊麗莎白·珀金斯說:“讓顧客無需離開聊天界面就能購物將對銷售周期產生重大影響。”她補充說,從營銷角度看,每一次你簡化或省略掉購買流程中的某個環節,都能讓顧客更接近于付錢消費。
珀金斯說,文莫或蘋果支付等支付界面可能受到沖擊。但君迪市場研究公司負責銀行業情報的高級總監保羅·麥克亞當認為,雖然人工智能結賬功能將沖擊支付生態系統,但大公司將能找到留在市場中的辦法。他說:“這是又一個來搶奪市場份額的競爭對手。看看銀行如何應對將是非常有趣的事情。行業將出現洗牌。貝寶、蘋果和谷歌的地位相當穩固,所以我認為它們不會消失。這將對初創企業產生最大影響,其中一些企業可能會被更大的競爭對手吃掉。”
在億貝公司,人工智能結賬并未被視為一種威脅,而是被視為該行業進一步創新的跡象。該公司重點品類和買家體驗部副總裁布萊爾·埃辛頓說:“事實證明,人工智能在加快工作流程和生成創意方面表現優異。”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旅行與運輸業全球總經理迪伊·沃德爾認為,不管怎樣,在線支付體驗的改變已呼之欲出。
未來的在線購物體驗場景可能包括消費者向ChatGPT或Anthropic公司的“克勞德”模型詢問該買什么禮物。沃德爾說,然后,消費者無需離開聊天界面,就能獲得個性化建議、輕松確認自己的支付方式,以及核對收貨地址并完成購買。沃德爾還說:“在這種新模式中,人工智能個人助理將成為交易中樞。這意味著,零售商將需要鞏固自己的生態系統和渠道戰略。”他補充說,企業要么需要和愿意與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司合作的渠道提供商建立協作關系,要么需要直接與人工智能提供商合作。他說:“這將是保持市場地位以及提供消費者要求的一體化購物體驗的關鍵。”
數字商務平臺斯普里克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亞歷克斯·格拉夫說,這將是人們在線購物方式發生巨變的開始。他說:“以前一上來就搜索電商平臺的用戶現在會先與人工智能交談。關鍵點來了:現在賺錢的關鍵不再是賣產品,而是賣流量。”他指出,電商生態系統內的廣告已成為一個規模達500億美元的全球市場。
格拉夫說:“亞馬遜最賺錢的業務并非金牌會員或云科技服務,而是(從事廣告業務的)零售媒體部門。”(編譯/曹衛國)